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> 德育教育 > 德育活動德育活動
網上家長學校丨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?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密碼?
發布時間:2020-12-31 //echo ;?> 來源:學生與保衛科點擊:
01《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》
主講:劉孟珠
課程導語
很多家長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家長,都說與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了。那么,什么是溝通呢?平時與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是溝通嗎?或者,溝通就是說話?與孩子有效溝通要注意哪些要點?與孩子有效溝通有哪些技巧?請聽劉孟珠老師分享《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》。
課程大綱
一、什么是溝通?
說話就是溝通嗎?溝通就是說話嗎?
溝通三元素。
常見親子溝通誤區。
二、與孩子有效溝通要點
(一)有效溝通小秘笈
1、說清楚,用心聽,及時回應對一對
2、語音語調要用好
3、善用動作和表情
(二)與孩子溝通前的3個準備工作
三、有效溝通技巧
1、先處理情緒
2、用心傾聽
3、錄音機說話
4、用正面語言
5、多用“我“、”我們“開頭
6、親子3F溝通法


講師介紹

劉孟珠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;
福州市網絡家長學校講師;
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師;
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;
MME先天優勢高級研究員;
福州大學心理中心心理咨詢師(兼)
福建省情商講師團講師;
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;
福建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學校
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副主任;
共青團福建12355平臺心理講師、咨詢師;
福州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。
02《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密碼》
主講:林琳
課程導語
孩子的一舉一動,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心。很多爸爸、媽媽既做保姆又做衛生員,陪練加陪學,可孩子還是經常調皮搗蛋,或者叛逆、厭學,讓家長身心俱疲,不知如何是好。孩子們這些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他們內心真實的訴求是什么?
課程從私人邏輯入手解析詮釋和感知系統的循環及4種錯誤目的入手方面破譯孩子行為背后的密碼信息,讓我們真正走近孩子、了解孩子的內心,加以正向引導從而從而改變孩子的挑戰行為。
課程大綱
一、孩子是如何挑戰你的底線?

二、私人邏輯形成

三、解析詮釋與感知系統(循環):經歷--感知---詮釋--信念--決定

四、四種錯誤目的和心理密碼及正向引導

第一種:尋求過度關注:指孩子通過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,希望得到特殊服務。


第二種:尋求權力:指孩子希望在某件事中自己要說了算。


第三種:報復——孩子內心呼喚:請體諒我的感受


第四種:自暴自棄:孩子自認為能力不足,想用這種行為達到放棄的目的,不希望別人介入他的選擇。


出現以上四種行為,最基礎的解決辦法是你要跟孩子建立感情,表達你欣賞,關注優點,這里有五個原則。

最后送上海靈格在《真愛的發生》里一段話,希望我們大家都能關心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后的需要和感受,透過我們的心看到孩子的心,讓真愛發生,讓喜悅和幸福在我們和孩子心間流動。

講師介紹

林 琳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;
福州市網絡家長學校講師;
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;
正面管教家長、學校講師;
心理拓展高級研究員;
繪畫心理分析師;中醫哲學思維催眠咨詢師;
中科院“兒童發展教育專業”在職研究生。
(轉載自福州教育新媒體編輯部)

